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云龍 通訊員 譚思 紀娜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導致脊髓神經損傷;在沙發上睡了一晚,差點四肢癱瘓……近來,因長期伏案、長時間低頭刷手機、睡覺姿勢不當等不良習慣引發脊髓損傷的年輕病患逐漸增多,引發廣泛關注。脊髓損傷有什么危害?哪些因素會導致脊髓損傷?如何預防?長沙市第四醫院骨科五病區(脊柱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羅平進行了詳細解答。


沙發上睡一覺,38歲的他差點四肢癱瘓
“只是在沙發上睡了一晚,怎么就站不起來了?”近日,在長沙市第四醫院骨科五病區(脊柱外科)的病房里,38歲的都市白領林先生疑惑不已。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次朋友小聚后的臨時休息,竟差點讓他面臨四肢癱瘓的困境。
林先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職員,平日里朝九晚五,加班是家常便飯。事發當晚,他和許久未見的朋友聚餐后,因家住得較遠,便在朋友家的沙發上臨時湊合一晚。“當時太累了,頭靠著沙發扶手,蜷縮著就睡著了,睡了六七個小時。”林先生回憶道。第二天早晨醒來時,林先生發現自己的手臂和腿都動不了,還伴有明顯的麻木感,嘗試多次起身都失敗了。朋友見狀急忙撥打120急救電話,將他送往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完善頸椎MRI(磁共振成像))檢查后,林先生被診斷為頸椎管內血腫,血腫壓迫脊髓導致四肢運動功能障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四肢癱瘓”。
羅平解釋,林先生本身存在較嚴重的頸椎間盤突出,加上沙發質地較軟,睡眠時頭部姿勢不當,頸椎處于過度屈曲狀態,加重了對頸椎管內血管的壓迫,最終引發血管破裂形成血腫。幸好送醫及時,醫療團隊為林先生進行了急診頸椎管減壓血腫清除手術。手術順利完成,脊髓壓迫成功解除。術后,經過康復治療,林先生的四肢功能逐漸恢復,目前已能正常行走和工作。
“幸好到醫院檢查、治療,如果晚來幾天,可能就真癱瘓了。”29歲小伙阿奇因長期低頭導致頸椎管內血腫,壓迫脊髓神經而突發癱瘓。經過緊急手術,他的肢體癱瘓癥狀有所緩解,后續需進行系統性康復治療,有望恢復正常。事后,醫生詢問得知,阿奇患病的罪魁禍首是長時間低頭。他在長沙市區某餐飲店打工,每天需低頭工作好幾個小時?;爻鲎夥亢?,又常躺著或趴著玩手機游戲、刷視頻,長達兩三個小時。事發前幾天,他已感到身體異常,手腳及頸后背常有麻木疼痛感,隨后麻木感加劇,直至出現雙下肢無法動彈、失去感覺的狀況,他撥打120急救電話后,被救護車緊急送到醫院。
不良習慣引發脊髓損傷的年輕病患增多
近年來,因長期伏案、長時間低頭刷手機、過度勞累后睡覺姿勢不當等不良習慣引發脊髓損傷的年輕病患逐漸增多。
脊髓損傷有什么危害?羅平解釋,脊髓是人體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著大腦和身體各個部位,負責傳遞大腦發出的指令,同時將身體各器官的感覺信息反饋給大腦,有“生命中樞的傳輸線”之稱。一旦脊髓受到損傷,這條“傳輸線”就會出現“故障”,輕則導致肢體麻木、無力,重則引發癱瘓、大小便失禁,甚至危及生命。
醫學上,脊髓損傷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椎管內神經結構(包括脊髓、神經根和馬尾神經)的損害,并出現損傷水平及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大小便等功能障礙。脊髓損傷按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完全性損傷和不完全性損傷。其中,完全性損傷指的是脊髓完全斷裂,導致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喪失;不完全性損傷則是指脊髓部分受損,導致感覺和運動功能部分受影響。
脊髓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車禍,約占一半;日常姿勢不當、意外摔倒、運動損傷等因素也是導致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在都市人群中,長期伏案工作、長時間低頭刷手機、睡眠姿勢不良等習慣,都會逐漸損傷頸椎和腰椎,增加脊髓損傷的風險。
《中國脊髓損傷生存現狀白皮書2023版》指出,由于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產生活能力,如果沒有系統性的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疾病將在很大程度上剝奪患者學習、工作的機會,加重患者及其家屬、醫療系統乃至整個社會對該疾病管理的負擔。
大部分脊髓損傷通過科學預防可以避免
羅平表示,大部分脊髓損傷通過科學預防可以有效避免,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適當措施保護脊髓,避免脊髓損傷:
保持脊柱中立,遠離“姿勢殺手”。比如辦公姿勢,長時間伏案工作時,保持頸椎中立位,電腦屏幕與視線平齊,每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5至10分鐘,做頸椎米字操(慢動作)、擴胸運動,緩解頸肩肌肉緊張;注意睡眠姿勢,避免睡過軟的沙發或床墊,選擇高度合適的枕頭(成人枕頭高度建議8至12厘米),仰臥時可在膝蓋下墊小枕頭,側臥時保持頸椎與脊柱在同一直線上,不蜷縮或過度扭曲身體;看手機時將手機舉到與視線平齊的高度,避免長期低頭導致頸椎曲度變直。
科學鍛煉,增強脊髓“保護屏障”。定期進行頸肩腰背部肌肉鍛煉,如游泳、瑜伽、平板支撐等,肌肉力量增強后,能更好地支撐脊柱,減少脊柱損傷的風險;避免突然的劇烈運動,如快速轉頭、彎腰搬重物等,運動前做好熱身,防止因動作不當導致脊柱損傷。
警惕意外,做好“風險防范”。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滑防摔,如在家中衛生間安裝扶手、鋪防滑墊,外出時穿防滑鞋,避免在濕滑的地面行走;進行滑雪、騎行、籃球等運動時,佩戴好護具(如頭盔、護頸、護腰等),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定期檢查,盡早干預基礎疾病。有頸椎、腰椎疾病的人群,要定期到醫院檢查,遵醫囑進行治療和康復,避免病情加重引發脊髓損傷。
羅平提醒,脊髓損傷離我們并不遠,一次不當的睡眠姿勢、一種長期的低頭習慣、一場意外的摔倒,都可能成為脊髓損傷的“導火索”,希望大家重視脊髓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脊髓保護。
轉自: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產品與服務
關于親貝網
關于我們